喜报 建工学院参赛队伍获贵州省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

2023年6月3日,由贵州团省委、省科协、省教育厅、省社科院、省学联共同主办,贵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总决赛圆满落幕。本次总决赛方式采用线下答辩形式。经过激烈角逐,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参赛队伍在决赛中突出重围,喜获省级一等奖!

图:决赛名单

图:决赛名单

图:省赛获奖通知

图:省赛获奖通知

团队及项目介绍

指导老师

.

.

参赛成员

.

.


团队介绍

作品:《筑生态屏障,守社会公平》

指导教师:陈丽莎、黄鸿钰、杜世光

团队成员:周娇、吴红霞、张照耀、刘松松

项目类别: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

二级分类:民生福祉

团队以求实创新、合作共赢为宗旨,拥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,工作刻苦认真,持之以恒。团队负责人周娇思路开阔,想象力丰富,为团队确立科学的调研目标。答辩人周娇与张照耀能够很好地处理突发状况,应变能力强;其他团队成员责任心强,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执行能力。团队认为“更好的队友在一起是乘法,不仅能展示彼此,还能互相激发。

作品简介

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区中心城区为例,通过调查问卷、访谈、文献分析、野外调研等方法,结合数学模型论证,运用“3S”技术对花溪区绿地系统空间分布进行调研,总结问题,从而以问题为导向,提出优化策略。

赛程回顾

4.24举办校内答辩终审决赛,获得校赛第2名。

5.5-5.13进入省赛参赛项目遴选赛。

5.15-5.25进入省级初赛评审阶段。

6.3参加省级决赛终审答辩。

6.5获得省级一等奖。

省赛答辩现场展示

图:学校代表团队

图:学校代表团队

图:荣获省一等奖

图:荣获省一等奖

图:参赛现场

图:参赛现场

图:参赛现场

图:参赛现场

感悟体会

周娇

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我们勇于面对困难、迎接挑战的精神。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。”在一次次“不可能”面前,我们不断挑战自我、突破自我。团魂与团队精神也在不断磨合中愈发坚固。另一个重要收获是比赛极大的锻炼、提升了我们的创新能力。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,探究在“双碳”政策背景下绿地系统布局对社会公平性的影响,探寻应如何解决得出的问题。

吴红霞

我们遇到过未曾想象的坎坷,那一次又一次的文本修改见证着我们重头再来的勇气;我们追赶着望尘莫及的对手,校决赛、省初赛、省决赛,出类拔萃的作品比比皆是,而我们始终在进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;我们挑战了自身能力的边界,图表制作,数据分析,问卷调查……踏入一个个未知的领域积极探索;未来的道路上希望也能坚持初心,知不足而奋进,望远山而前行。

张照耀

在这次的比赛中我们收获了很多,不仅仅是奖项,还有很多的思考和成长。没有一帆风顺的未来,只有无限挑战的现在。从一开始的迷茫到最后的游刃有余,每一次的挑战,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经验的积累。我们从中不断进步,拓宽视野,分析思考社会痛点,创新思路,并借助老师的建议,找到问题所在。最后深深感谢各位老师、以及团队成员的互相支持和努力。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追逐光、成为光、发散光!

刘松松

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,你们的帮助,是我们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!回首过去,展望未来,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我想,也许这就是挑战杯真正的意义所在,“无挑战,不青春”。“人要多逼自己一把”。有些事情做了之后才发现,自己是可以做好的,可能我们需要做的是找一个逼自己一把的理由。“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”,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“我们能行!”

经验分享

①选题上,题目一定要符合当下社会热点,并具有现实针对性与一定的学科特点和可行性。选题不要太大,要找到一个视角切入点。

②注重实践,调研的前期准备积累与调研过程都很重要,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实践、落实。

③关注细节,“细节成就完美”,调研报告、PPT、答辩各种细节都要尽力完善,每一句话的每一个文字都应该反复推敲,不要怕修改,只要能更好。

④团结协作,内心强大。

⑤细心听取指导老师建议,多问多学。

烈日炎炎,骄阳似火,但“挑战杯”参赛人热情不减,斗志满满,决赛现场高手云集,精彩倍出,青春融智,质创未来,我们一起为这群敢于挑战自我的青年喝彩。接下来,我们会铆足干劲勇往直前,砥砺前行,推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!


文字:周娇

图片:周娇

排版:张梨烽

一审:何美枢 、陈丽莎

二审:黄鸿钰

三审:田雪


共 1 页 1 条数据